產科服務
常規產前檢查
常規產前檢查是指在孕期定期進行的一系列健康檢查,目的是監測孕婦和胎兒的健康狀況,及早發現並處理可能出現的問題,確保母嬰安全。這些檢查有助於減少併發症的風險,並為分娩做充分準備。
常規產前檢查包括以下幾項:
1. 血壓檢查
目的是監測孕婦的血壓,及早發現如妊娠高血壓或妊娠毒血症等問題,這些情況可能對母體和胎兒造成危害。
2. 體重監測
定期測量孕婦體重增長的情況,以確保營養攝取正常,避免體重過重或過輕,從而影響胎兒的發育。
3. 尿液檢查
主要檢查尿中是否有蛋白質、糖分或細菌,這可以幫助檢測妊娠糖尿病、尿道感染或妊娠毒血症等情況。
4. 血液檢查
包括血紅蛋白、血型、風疹抗體、梅毒篩查、乙型肝炎、HIV等病毒檢測,旨在檢查孕婦的基本健康狀況及篩查潛在感染或疾病。
5. 超聲波檢查
用於評估胎兒的發育情況、胎位、羊水量、胎盤位置等,並進行早期的胎兒解剖學篩查。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檢查,能夠及早發現胎兒的異常或發育遲緩。
6. 唐氏綜合症篩查
通過血液檢查和/或超聲波檢查,篩查胎兒是否存在唐氏綜合症等染色體異常的風險。
7. 胎心音檢查
通過胎心音檢查監測胎兒的健康狀況,聽取胎兒的心跳,檢測胎兒是否有異常的心跳或其他健康問題。
8. 妊娠糖尿病篩查
通常在孕期24-28週之間進行,用於檢測孕婦是否患有妊娠糖尿病。若檢查結果為陽性,會進一步進行診斷。
9. 宮頸長度測量
在孕期中後期,若有早產風險的孕婦會進行宮頸長度測量,以便及早干預,減少早產的風險。
產前檢查的時間表:
- 第1次檢查:建議在確認懷孕後的6-8週內進行,並開始建立產檔。
- 後續檢查:一般情況下,每4週進行一次檢查,直到孕24週。之後會每兩週檢查一次,並在臨近分娩前增加檢查頻率。
產前檢查的重要性: - 及早發現並處理孕期常見的問題(如妊娠糖尿病、高血壓、胎位異常等)。
- 監測胎兒發育,確保胎兒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。
- 為分娩及時作好準備,確保分娩過程順利。